拉门也觉得,不可能有其他的了,
……
然后,他们就听到虞美人说道。
[虽然很想说你们猜对了,但我只想说,你们上下结合是对的,但你们联想错了方向了啊。
你们想想我刚才做了什么,当然是报菜名一样报了一串儿名文臣武将的名字。
应该说,我就是在饭店的时候,也不能奢侈的给自己点个满汉全席啊。
但唐太宗这个大胃王,就是生生消化了这么多人才。
所以,问二凤在政治上有什么成就,我第一个要说的,必定是他任用人才啊。
这些人才,我们可以说一部分是因为唐太宗的人格魅力,毕竟隋末乱世的时候,是有千里投奔只为秦王这种事情的。
但只有这样是不够的。
如果说,贞观朝人才多,一部分是因为李世民他知人善任,用人唯贤,不问出身这件事,那另一部分一定就是他重视人才了。
事实上,耳洞在刚登基不久的时候,就已经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,新设弘文馆,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,为接下来的制式做准备。
而你们也绝对想不到,李世民用人“不问出身”的地步到了何种程度。
同样用千古一帝们举例,知道春秋战国,没想到的肯定是秦国不拘是哪一国的人才,只要是愿意投奔,有能力的,他们都重用,没错,就是秦孝公的“求贤令”。
汉武帝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,商人用,马奴也用,外戚用,宦官同样用,反正有能力的都给我卷起来。
而唐太宗是对比这些,更加特立独行的。]
在众人猜测的议论声中,虞美人也不卖关子了,直接公布正确答案。
[这人他连前太子李建成的旧部也能一起用,像魏征、王圭,降将尉迟恭、秦琼,都是李建成的旧部。
到这里,如果真要说一个人的话,我一定会说魏征。
后世人对魏征的印象,更多是大唐的嘴强达人,对他更多的了解就是这人曾经是李建成的手下,再多一点就没有了。
我这里透露一点私人信息,咳,其实也不算那么私人,魏征最开始其实是个道士,前后先是参加瓦岗起义,跟随魏公李密,但不得重用,后是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,授太子洗马,辅佐太子李建成,献策平定刘黑闼,甚至在李建成手下的时候,经常在坑李世民的路上添砖加瓦。
好吧,我的意思是,在最开始,他因为支持李建成,所以十分忠心且尽职尽责的搞李世民。
按理说。任何一个朝代,任何一个君主,都不能让这样的人被重用,他们只会出现在皇帝处理残党的死亡流放的数字中。
但李世民不,他选择派人把魏徵带来,问他:“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?”
闻言者谁不为魏征担忧,觉得他小命必是不保,魏征也这么觉得。
你们以为魏征会为了活命,说点讨好的话吗,他不,他回答:“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,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。”
李世民也是个皇帝界的奇葩,不说他素来就看重魏征的才能,就是此时见他说话直爽,没有丝毫隐瞒,就一点气都没有,反而把魏征这人给惦记上了。
后面你们就知道了,李世民将其赦免,授为詹事府主簿,从而将他吸纳为自己的幕僚。
从此,大唐这一对君臣就格外不同,一个是最强王者。一个是每次被魏征那嘴气得老子一定要弄死他,然后被皇后安慰后,心酸的把他原谅。并继续重用。
而我们能知道魏征,魏征能这么出名,当然不是因为这段小小的故事,虽然这段故事所有人确实喜闻乐见就是了,咳,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能力确实没话说。
言不顺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”第四位是怎么来的,总不能是水来得吧。
“不能知人;知而不能用;用而不能任;任而不能信;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。”知、用、任、信、不使小人参之,基本上概括了魏微的吏治思想。
君臣两个通力合作,魏征得以发表出自己的主张,还是对皇帝的,多次直言进谏,推行王道。曾提出“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”,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”,主张“薄赋敛”,“轻租税”,“息末敦本”,“宽仁治天下”等,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。
可以说,“贞观之治”的诞生,是他跟二凤共同的孕育。]
唐朝。
“爱卿……咳咳咳咳咳咳。”没等说完后半句,加深一下他们君臣之间的感情,李世民就猝不及防听到后半句。
此时此刻,贞观朝臣的心声震耳欲聋。
这话是能这么表达的吗?
什么叫共同孕育,听能不能重新组织一下语言?!!
激动jpg。
魏征也是,怔愣过后飞快收敛自己的存在感。
实在是,描述方式他也遭不住。
天幕你也别叫他嘴强王者了,他自觉跟虞美人比还是差远了,瞧他这小嘴,跟抹了蜜似的,创飞他们真是一点劲都不带费的。
默默后移jpg。
……
[我个人对他俩的关系还是有个小小的疑问的,我估计现在的他们也回答不了我,但这问我觉得还是必须要问的,我还是问了哈。
就是,在更之后的时候,你们是产生什么矛盾了吗,二凤才会先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,后又还下令推倒了魏徵的墓碑,虽然后面又扶起来了,
但你们两个,何至于此啊,吵了一辈子架了,临了临了留下个君臣关系破裂的名声,还成为了千古谜题。]